所在位置: 首页 > 财政管理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5年部门预算

信息来源:行政财务处 发布日期:2015-02-13 【关闭】

  一、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基本情况和职能    
  1、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基本情况
  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晋发〔2009〕13号),设立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信委),正厅级建制,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有预算编制单位26户,其中:行政单位8户,全额事业单位12户 , 差额事业单位1户,财政负担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1户,一般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4户。分别为: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西省纺织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山西省轻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山西省冶金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山西省化学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山西省机械电子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山西省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中心、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省纺织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山西省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中心、山西省机械电子工业行业协会、山西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所、山西省装备制造服务业促进中心、山西省展览馆、山西省新能源汽车推广中心、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山西省节能监察总队、山西省临汾会计学校、山西省机械电子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山西煤炭焦炭调运办公室、山西省墙体材料革新推广管理中心、山西省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山西省职工工艺美术学院。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有干部职工2344人,其中:行政单位230人,事业单位794人,离休人员143人,退休人员1177人。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关是一级预算行政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09人.其中:在职公务员112人,在职工勤人员12人,离休干部8人,退休干部77人。
  2、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职能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在2009年山西省机构改革中整合原山西省经济委员会、原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全省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管理等职能的基础上成立,管理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省中小企业局和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是山西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综合管理部门。承担着经济运行调节、工业结构调整、行业规划和管理、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军民结合等重要职能。工业新型化重大政策研究、经济运行监测协调、企业技术创新、工业园区培育建设、减轻企业负担、机关党建及离退休工作。
  经济运行方面:承担着监测分析经济运行态势,研究提出工业经济运行年度调控目标;统筹协调全省煤电油气运保障,负责工业和信息化应急管理,指导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结构调整方面:承担着提出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国家对口部门和省级用于工业和信息化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意见并组织实施,以及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术改造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煤炭类项目)并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同时承担着全省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园区、信息产业园区的宏观指导、规划发展、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工作。
  行业规划和管理方面: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拟定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承担全省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和电力行业管理工作;指导全省软件业发展;负责全省无线电管理工作;代省人民政府负责全省口岸方面的工作。
  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负责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推动实施。负责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作,并承担着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等重要工作。
  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负责拟定高新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先进适用技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全省有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承担全省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
  两化融合方面:统筹推进全省信息化工作,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络融合发展,指导协调电子政务发展,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
  军民结合方面: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提出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建设等军民结合发展规划,拟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相关体制改革。
  二、2015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2015年,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5%;信息消费实现20%增长,宽带用户普及率提高2%,4M以上宽带用户比率提高10%。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3%,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16%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稳增长,实现工业运行调控新常态。稳增长是经信系统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科学研判经济走势的基础上,主动作为,走出新常态下稳增长的新路子。
  强化运行监测预警和目标管理。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网络监测平台体系,加强信息发布,引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科学分解各市工业调控目标,坚持月通报制度,落实责任,传递压力,努力完成年度工业增长目标。
  发挥投资带动作用。建立全省工业投资监控调度制度,各市要对工业投资一月一调度、一月一分析,按要求及时上报省经信委;对161个预增收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大督促协调力度,确保当年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省内煤电企业电煤合同全覆盖,进一步扩大省内煤炭销售;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支持低电压等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交易;围绕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和煤焦运销管理体制改革,及时协调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协调督促,保障重点骨干企业运输需求,推动中南部铁路专用场站和装车线建设,提升全省区间铁路运营能力。
  做好风险防控。严格控制超能力、非法和不安全的煤炭产能,在贯彻国家煤炭脱困政策的前提下,促进新投矿井释放产能、稳定生产,夯实工业增长基础;发挥铝土矿资源优势,推动“煤-电-铝”深层次联营,协调解决电解铝企业电价偏高问题,破解铝工业发展难题;支持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认真做好监管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预案专项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实施企业帮扶。研究工业帮扶新举措,通过银企对接、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式,一企一策、排忧解难;发挥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作用,健全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国家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政策,推进集体经济结构调整,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推动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出台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力争新创办小型微型企业3万户以上,新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左右,新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100户以上;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推广“助保贷”等融资模式,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加快口岸建设步伐。启动太原铁路口岸建设,推动大同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争取运城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加快“无水港”建设,有效降低口岸物流成本;加速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关检合作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信息平台,积极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企业进出口创造便利条件。
  二是着力壮大新支柱产业,构建支柱产业新格局。着力培育装备制造和煤化工两大新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要围绕轨道交通、煤机、电力装备、煤化工装备、煤层气装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热利用装备等重点行业,落实布局意见和配套政策;鼓励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支持30个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全行业完成投资650亿元,增长10%。煤化工发展要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布局、审慎决策、稳妥推进”原则,按照晋北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晋中焦化与煤化工优势互补、晋东劣质煤有效利用的思路,稳妥推进煤制油、煤制气项目,大力发展煤制烯烃、精细化工等产品;传统煤化工要继续巩固合成氨、化肥、甲醇、氯碱、乙二醇等产品优势,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重点推进已内酰胺、60万吨烯烃等18个重大项目建设,2015年全行业完成投资530亿元,增长22%。
  三是积极培育新兴潜力产业,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以六个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贯彻布局意见和推广政策,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优惠政策,支持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甲醇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加强充电设施、甲醇加注站、燃气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力度,努力把新能源汽车打造成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亮点工程。节能环保产业要落实行动方案,围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三大产业,突出产品、装备、技术、服务四个环节,按照基地、园区、企业、项目“四位一体”的思路,力求在节能环保服务及装备产业方面取得突破。2015年实现投资345亿元,培育20家左右产值超10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工业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要努力突破镁合金精深加工、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制品、特种钢、高纯电子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碳化硅、膜材料等项目建设,实现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特色食品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行业准入规范;引导粮油、畜禽加工企业组建产业联盟,促进上下游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培育壮大酒类、食醋、乳品等特色品牌;加速全谷物及杂粮食品等新产品开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15年实现投资350亿元,增长12%。医药产业要支持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产品、技术、品牌等资源;以国家推动医药大健康服务业为契机,引导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定位和研发方向;发挥黄芪、连翘、党参等大宗中药材优势,支持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促进医用中药材的安全保障供应;培育生物蛋白疫苗高新技术生物制品,引导医药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实现投资100亿元,增长17%。电子信息要鼓励LED、太阳能光伏、智能电子制造装备、信息安全、数字音视频、微光电等产业发展,支持智能终端、下一代互联网、嵌入式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带动我省信息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四是加速改造传统产业,助推企业质量效益新提高。推动传统产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煤炭行业要围绕“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的“六型”发展要求,推进三大煤炭基地建设,有效发挥煤炭对工业经济的稳定和支撑作用。焦化行业要按照“稳焦上化、以化补焦、焦化并举、上下联产”的思路,坚持产能置换、市场交易机制,分类推进节能环保高效大机焦项目建设,引导普通机焦炉由生产冶金焦转向化工焦;围绕焦炉煤气-甲醇-烯烃、煤焦油-沥青-针状焦-高性能石墨电极等6条基本路径,支持焦化化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推动焦化产业整体素质提升。冶金行业要坚持严控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加快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和钢种结构调整,做好钢铁企业产能规范认定工作,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中铝运城、吕梁两个百万吨铝工业基地和阳煤兆丰、山西信发、太原东铝、晋能朔铝四个铝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构建我省南部、西部和中部三大铝工业产业集群。电力行业着力打造晋北、晋中、晋东南三个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支持外送电通道建设;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提速工程,改造补助资金由10%提高到30%,2017年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要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逐步关停淘汰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和环保不达标机组,促进发电企业升级发展;鼓励工业园区企业配备自备电厂。
  五是继续强化低碳绿色发展,激发转型升级新活力。要持续抓好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工业清洁低碳绿色发展水平。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问责制,加强节能预测预警,加大节能执法监察力度,推进节能考核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预测、事中调控转变。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工程,严格执行强制性电机能效标准,创新市场化改造模式,2015年底全省累计淘汰在用低效电机76万千瓦、完成电机系统改造29万千瓦、推广高效节能电机76万千瓦。实施节能重点项目,加强项目跟踪、调度、服务,确保2014-2015年全省重点推进的节能改造项目按时投产达效,形成年8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全力推进百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制定出台钢铁、化工、有色、焦化等行业能效对标活动实施方案,持续降低高耗能行业的单耗水平。加快制定地方节能标准,2015年发布实施13项地方节能标准,组织制定10项节能新标准,出台煤炭、焦化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两项国家标准,形成覆盖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能源消费源头控制,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推广节能先进技术,探索节能量交易机制和能效领跑制度。实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选一批基础好、节能减排潜力大的工业园区开展低碳园区试点,探索高碳产业低碳发展新模式。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朔州市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建设,扶持重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加大“限粘禁实”力度,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在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削减大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2015年,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5%;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3%以上,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任务。
  六是全面加快信息化进程,催生信息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倍增器”作用,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山西”建设,落实《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重点,加速“宽带山西”建设步伐,实现全省重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太原、长治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太原、阳泉、长治、晋城、运城等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产业,重点推动阳泉百度云计算中心、吕梁超算中心、北斗导航应用等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信息消费增长20%,宽带用户普及率提高2%,4M以上宽带用户比例提高10%。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标准制度体系,开展全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摸底调查和试点工作,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制定出台《无线电管理条例》,加强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统一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严厉打击黑电台和伪基站,切实保障无线网络安全。
  七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新提升。突出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新能源汽车、煤层气装备等战略性领域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技术人才资源,探索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培育非工业领域技术中心,全年新增1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户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改进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模式,加快产学研示范基地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构建创新支撑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作,加快推动大型企业“技术秘密”认定保护;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山西制造”形象;强化标准研究和制定,提升工业企业市场话语权。
  八是统筹推进融合发展,探索产业共赢新模式。推动两化融合、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落实《山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8)》,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完善细化方案,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抓好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贯标行动,做好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的培育工作;拓展“互联网+制造业”思维,推进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鼓励围绕生产经营开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咨询认证等业务,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支持制造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服务外包、售后服务等方面融合发展;鼓励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共享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促进双方合作交流,共享规模经济收益,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推进军民产业融合,完善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完善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体系,支持4户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特种车辆、铁路机械、机电装备、电子信息等7户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发展,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有机融合。
  九是更加注重布局优化,培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新优势。在省政府推进八大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研究出台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医药等产业的布局规划。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研究制定促进工业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抓好试点示范引领,探索链式招商,构建链条完善、设施完备、合作共盈的园区经济,实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适时组织召开全省产业示范基地及园区推进会议,促进全省工业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积极打造特色板块经济。研究制定板块经济规划和布局,鼓励各地、各级、各类板块经济发展;要注重发挥产业园区在板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促进板块经济向规模化、循环化发展;要从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出发,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推动区域特色板块经济集约高效发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对接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规划,主动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继续深化与兄弟省份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集群化招商、产业链招商;鼓励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推进太阳能热利用、新结构轴承等重大产业转移项目,为我省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十是认真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描绘工业转型升级新蓝图。“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关键的五年,及早谋划发展思路,对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深化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研究,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把经济新常态研究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结合起来,深入谋划“十三五”时期的重大布局、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科学设置“十三五”发展目标,目标值设置既要考虑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又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既要体现总体布局,又要考虑产业发展的地域特色。加强规划的衔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业规划都要与上位规划衔接;市、县区域规划要与全省规划做好衔接,使各类规划成为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把规划做实做好,使规划编制成为汇集智慧的过程,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明天描绘新的蓝图。
  三、2015年收支预算安排情况及预算收支增减变动原因
  2015年预算是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支出安排上实行“零基预算”,本着“三保一压”、“厉行节约”的原则,首先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基本支出,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确定的重大支出以及教育等法定支出,保障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然后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减少、合并行政运行成本;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建设性支出。2015年省经信委系统共安排预算支出38455.98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资金安排支出28511.96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2015年预算2632.9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增加109.66万元,提高4.3%。其中:
  “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2015年预算2223.9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124.69万元,下降5.31 %。主要原因:项目支出减少146万元,系省经信委机关压缩的专项经费。
  “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2015年预算139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35.65万元,减少20.41%。该经费主要是下属单位山西省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人员工资及日常办公经费。
  2、“教育”2015年预算3008.83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23.21万元,下降0.77%。其中:
  “普通教育”2015年预算2650.34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增加4.46万元,增长0.17%。主要原因是经干院日常经费支出。
  “职业教育”2015年预算358.49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27.67万元,下降7.17%。主要原因是临汾会校日常公用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2015年预算6436.33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134.38万元,下降2.05%。该预算全部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用预算。
  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015年预算750.22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20.91万元,下降2.71%。其中:
   “医疗保障”2015年预算696.86万元,比2014年减少26.79万元,下降3.7%,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医疗、生育等保险支出。
  “计划生育事务”2015年预算53.36万元,比2014年增加5.88万元,增加12.38%。系单位在职人员独生子女奖励和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奖励资金。
  5、“节能环保”2015年预算10120.72万元,较上年度减少9806,下降49.21%。其中:
  “能源节约利用”2015年预算10090.72万元,较上年度减少9804.5。主要原因是省经信委系统财务节能专项资金减少。
  “污染减排”2015年预算30万元,较上年度减少1.5万元,下降4.76%,系压缩经费所致。
  6、“交通运输”2015年预算250万元,较上年度减少866万元,下降77.6%,该预算全部为“铁路道口管理”资金预算,下降部分由省经信委机关实有资金账户纳入预算的部分安排支出。
  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2015年预算4934.96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5642.08万元,下降53.34%。其中:
  “制造业”2015年预算3410.06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增加967.19万元,增加39.59%。主要原因:一是基本支出减少32.44万元,下降1.91%,主要是所属7个行办及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减少,日常办公经费减少;二是项目支出增加999.63万元,增长134.5%,主要是省展览馆非税收入增加。
  “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支出” 2015年预算24.9万元,比上年减少153.27万元,下降86.02%。主要原因山西省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中心实有资金账户纳入预算管理,2015年预算全部由实有资金账户安排支出。
  “其他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015年预算1500万元,比2014年减少6456万元,下降81.15%,原因是省经信委系统项目减少。
  8、“文化体育与传媒”2015年预算360万元,与上年持平。
  9、“科学技术支出”2015年安排预算18万元,该经费系新增预算单位山西省软件评测中心的科普经费。

  “三公”经费预算无变化,基本和2014年持平。

 

  附件:2015年省经信委公开预算报表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5年2月13日             

附件 attachment